如何看待四川大学周鼎自白书事件

一位不得志的老师,因为选不上教授评不上职称,教学多年没有自己办公室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最终选择告别公选课讲台。周鼎称,尽管他讲的公选课受欢迎、校领导也很认可,“但一心上好课在高校里面没用,一没科研经费,二没职称,我还是教师群体里的非主流。”

白皮书1

1

今晚,喝了半斤白酒,不知是否醉了。酒壮怂人胆,姑且胡言乱语,将来也可以酒后醉话搪塞过去。

2

领导来电说,不要在网上随便说话,你有一批粉丝。

我说,我没有粉丝,因为我从来不是什么偶像,我是一个喜欢砸碎偶像的人。

3

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

学院说,不知道。

教务处说,也不知道。

校长说,我也不知道。

4

教务处说,中华文化课一周只有三个学时。

我说,为了这三个学时,我整整准备了三周,而为了讲好这三个学时,我至少准备了三年。

5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日下?

因为一个老师的职称只与他的科研成果有关。

6

一门课的工作量如何计算?

教务处说,我们按照课时来计算。

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是一部复读机。

7

从前,科研是副业。

现在,教学是副业。

8

所有高校领导都在说,我们必须重视教学。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论文发表的数量。

9

学生的数量比学生的质量更重要,因为高校经费的划拨与招生数量有关,与毕业质量无关。

10

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

也许最新一版的汉语大词典应该修改教师的定义了。

11

回头想想自己在上课前一刻还在努力修改课件,只能自嘲这是一种洁癖。

12

从来没有办公室,八年了,从望江搬到江安,依然没有办公室。

在历史文化学院的新修大楼里,只能羡慕地看着教授工作室和副教授工作室的招牌熠熠生辉。

他们说,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13

论文的数量从来与质量无关。

他们说,这叫一鸡多吃。

中国的高校不过是一座农家乐。

14

你以为你在教育学生,其实是学生在教育你。

你改变不了世界,只可能被世界改变。

15

深夜,一名旁听生打来 *** ,问候冬至。

他让我不会后悔这八年来的所有努力。

16

川大从不缺周鼎。

周鼎也从不缺川大。

17

所有人都在劝我冷静。

他们不知道,我已经冷静了八年半。

18

我对于讲课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因为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

我无法体会一名中学历史教师的痛苦,我只能深味一名大学历史教师的痛苦。

19

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

20

留校那年,我的工作是在一间办公室里糊纸盒,只是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八年的学术训练最终只为了糊好一个档案盒。

21

八年前女儿出生的那一天,我在产房门口备课。

看了新生的女儿一眼,我匆匆奔赴江安上课,裤腿上沾着女儿身上的血迹。

可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先进事迹。

22

一所高校就是一座衙门。

所有人都言必称校长。

然而,校长终究不是万能的神。

23

从前,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

现在,学院也搞联产承包责任制。

每个学院都要向学校签下合同,承包多少个课时,多少篇论文,多少个课题。

院长是包工头,教师是搬运工。

24

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

25

他们说,评价一个公共课教师的标准是工作量。

我终于知道劳模是怎样炼成了。

26

他们希望我缄默。

他们说,明年还有机会。

可我说,老子不玩了。

27

最难过的不是你失败了,而是你这样失败了。

你的对手不是谁谁谁,而是根本不知道谁谁谁的那个东西。

28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

29

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

他早就该死了。

[四川省]四川大学周鼎职称,四川大学周鼎伦

周鼎的人物经历

周鼎从四川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2014年12月,已经工作八年半。除了专业课《中国现代史》、专业选修课《历史与人物》,让他“最有成就感”的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文化素质公选课《中华文化(历史篇)》和《百年风流:近代中国人物漫谈》。

2014年年11月,周鼎获川大第六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来自四川大学本科教务办的一则报道曾评价,“他深受全校学生欢迎,选课人数差不多能把系统给搞崩溃掉。”

在四川大学贴吧等处,有学生评价周鼎的《百年风流人物漫谈》称,“比百家讲坛还有意思。”一名从大一到大三都去旁听《中华文化》的学生则评价,每学期的主题都不一样。周鼎坦承,《中华文化》一周只有三个学时,但他为此要准备三周。

2014年12月中旬,周鼎荣获“四川大学2014年唐立新教学名师奖”———该奖旨在“鼓励长期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学生评价优秀的教师”。

不过,他最终选择告别公选课讲台。周鼎称,尽管他讲的公选课受欢迎、校领导也很认可,“但一心上好课在高校里面没用,一没科研经费,二没职称,我还是教师群体里的非主流。”

周鼎任教以来一心想上好课、做好本职,不想费心写论文评职称,迄今只写了一本半书、发表了四五篇论文。2014年,所在学院强烈推荐其为副教授,走学校专门为公共课教师特意开辟的绿色通道,但因工作年限和工作量等硬指标,还是没能过关。周鼎此前他多年未参加职称评审,因自知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不达标,这次在意料中落选,“看透看明白了,进而反思整个机制,写了‘自白书’。”

“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周鼎向南都记者感叹,八年来一直以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课,但如今教学似乎成了副业。“校方也更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成果,有些比我年轻的都当上了副教授。”

“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听众的人。”周鼎透露,他此前从不申请科研经费,而学校为照顾青年教师,批给他一项3万元的科研经费,而在他看来更像是一种补贴。

对此,周鼎亦在“自白书”当中吐槽,“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

这篇“自白书”昨日掀起包括川大学生在内的网友的广泛讨论,“上课从来都是地上坐满”、“川大需要你”、“愿用其它挂科再换一节旁听”等言论,在川大学生朋友圈中刷屏。川大校方一直无回应。

不写论文的老师配当教授吗?

高校有一个流行说法:“教学是公家田,科研才是自留地。”究其原因,职称评定跟科研论文挂钩,而与教学任务无关,所以教学连副业都算不上。

2014年4月,清华大学女讲师方艳华根据“就职9年未评职称必须离职”规定面临“非升即走”,然而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 *** 书,希望学校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后来,方艳华转岗为职员。

类似的还有上海交大普通讲师晏才宏,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交大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晏才宏的教学水平和师德广受交大师生赞扬。有学生描述他上课的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至死也没评上副教授?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

好教师不受重视,受伤害更大的自然是学生。学生们经过千辛万苦的高考、花高昂的学费进入大学,却发现获得的教育差强人意。很多课堂上老师们并没有精心准备,似乎心不在焉,疲于应付。那么高校为何要“重科研、轻教学”?因为科研成果才被认为是学校的硬实力,是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是校领导的重要政绩,也是争取财政拨款的重要来源。过去10多年来,我国的985、211院校,大都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学校办学者看来,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必须增大研究生教育体量,必须重视学术研究,于是很多大学制订的考核教师的指标,都强调学术研究指标,包括发表论文、申请课题、课题经费等,本科教学工作只是工作量的要求,而且,如果科研突出,有无这一工作量,都无伤大雅;反之,如果一名教师重视教学,在学术研究中投入精力不够,发布论文数不多,哪怕他的教学再受学生欢迎,也很难在考核、评价尤其是职称评审中获得有利的结果。

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高校实行行政主导,而非开放办学,社会公众的质疑,甚至学生们的抱怨,都无法影响高校的办学战略——高校办学只对行政计划的主导者负责。

要反对的不是论文,而是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四川大学周鼎老师死了吗?

没有!他那篇“白皮书”,不是遗书……当然他在表达了对于高校重科研不重教学的无奈与愤慨,表示今后会将精力放到科研上面,故说重教学的他“不在了”……

望采纳~

四川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朱德、杨尚昆、巴金、郭沫若、江竹筠

1、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 *** 、中国人民 ***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906年-1908年在四川大学(当时还叫四川中西学堂)学习。

2、杨尚昆

杨尚昆(1907年8月3日-1998年9月14日),男,号诚五,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 *** ,并入上海大学学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20年考入四川大学(当时叫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3、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920年,考入四川大学。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5、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 *** 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 *** 追认的女烈士。曾在曾在川大求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尚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sdf0.85/4-1电磁阀参数

近日,北方民族大学举办以“教学策略研讨”为主题四川大学周鼎职称的“教学沙龙”,营造优良教学文化氛围,促进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围绕如何认识教研活动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认识学业评价改革和实际推行中存在的困难,如何评价目前本学院各专业的教学状况展开。

教学沙龙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本着“探索交流分享,研讨提升发展”的理念推出的一种互动平台,旨在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交流环境,方便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策略,让授课教师一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助推教师个人更好更快地发展。

基础教育学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中,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和安排,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不擅长交流讨论,与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 *** 和教学模式的要求有一定距离,给教师的教学改革带来更大难度,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备好课,激发、鼓励、肯定和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循序善诱、悦纳知识,课堂内深入浅出,逐步实现交流互动。

法学院教师从自己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司法实践的体会出发,与到场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表示教师应该走出去,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积淀教师个人的经验体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副校长张维民指出,近几年来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有四川大学周鼎职称了较快发展,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引向深入,教师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一线教师要多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 ,做先进教学 *** 的实践者。无论是目前处于舆论风口上的四川大学还是清华大学等,国内很多名校目前都在推进人事分类管理制度。以四川大学为例,去年10月,川大人事处就下发《四川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学校教师岗位按工作侧重点分为学科型(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型(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和研究型(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三类。而类似的岗位分类办法也已经被清华大学写入了大学章程。

“对教学型教师的考核,是不是只要听课学生点赞就可以四川大学周鼎职称?还是要附加其四川大学周鼎职称他一些更加科学的指标加以衡量。”这位负责人坦言,不少高校对于教学型教师考评,除了纳入规定的课时量、师生评教等,往往对于一些教学岗位教师的晋升附有出版教材、组织教学团队、发表论文数等要求。但在操作过程中,对不少教学型教师而言,后面几项要求成了门槛。但他同时指出,周鼎此次似乎不是因科研不达标无法晋升职称,而是用现行的一些对教学型教师的要求来考核,他可能仍然有不足,“很多人都在就此事抨击大学太过重科研评价,这种论调套在周鼎身上,似乎不太有道理。”

周鼎后来也表示,今年,其所在学院强烈推荐其为副教授,走学校专门为公共课教师特意开辟的绿色通道,但因工作年限和工作量等硬指标,还是没能过关。在他看来,设立绿色通道的初衷是好的,但理念没有变,在操作方式、流程等方面还是“换汤不换药”。

“大学和高中不一样,无故排斥科研而只倾心教书的应去高中更合适。”在微博上,有网友如此评论。但也有很多人为周鼎鼓劲,“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

“大团圆”收场,别忘继续做好教学这份良心活

随着舆情走热,前天,川大宣布设立“卓越教学奖”,担任本科教学的一线教师均可加入评选。据悉,“卓越教学奖”设特等奖1名,奖金100万元四川大学周鼎职称;一等奖1名,奖金50万元;二等奖2名,奖金30万元;三等奖7名,奖金10万元。不得不说,川大如此重金奖一线教学,在国内高校中也属凤毛麟角。此前,备受关注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从2012年开始累计为4名教师颁出百万元大奖。

周鼎也表示,本来想退出公共课教学,但被学生热情感动,所以会继续开,而且希望讲得更好。

“教学是个良心活,靠金钱就能 *** ?!”针对川大开出的高额奖金,也有学界人士发表评论善意提醒。一种声音认为,这一“大团圆结局”的出现,不排除是因为当事双方迫于舆论压力,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不应忘记,育人才是大学的根本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