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下半年四川省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 *** 9名教师公告 ?

根据《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 工作试行办法的通知》(川人发〔2006〕9号),《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关于职业院校公开 *** 工程类“双师型”教师、实习(训)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5〕175号)以及《威远县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委办发〔2014〕158号)等文件精神,威远县决定面向全国公开引进12名紧缺和高层次教体专业人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公开引进范围及对象

(一)引进范围:面向全国公开引进。

(二)引进对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公开引进。

1.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符合相应岗位条件的人员。

2.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部属公费师范生,符合相应岗位条件的人员。

3.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四川省“硕师计划”资格,符合相应岗位条件的人员。

4.符合职业院校公开 *** 工程类“双师型”教育、实习(训)指导专业技术人员,男性报考人员年龄限制在45周岁及以下,女性报考人员年龄限制在40周岁及以下(详见附件1),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凡正在提升学历的往届生,须在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相应的证书。

以上报考人员,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31日。如为2022年应届毕业生的,须在2022年7月31日前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等证书及相关印证资料。

二、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2)符合《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 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第二十九条的回避规定;

(3)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 *** 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4)符合本公告 *** 岗位所需的 *** 条件(详见附件1)。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或被开除公职的人员或被开除中国 *** 党籍的人员;

(2)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中违规违纪在禁考期内或明确规定不能聘用的人员;

(3)有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的;

(4)凡有涉性侵害违法犯罪的;

(5)受党纪处分尚在影响期内、政务(政纪)处分尚未解除的;

(6)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限制考聘的人员;

(7)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三、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和地点

1.报名时间:2023年12月25日上午9:00-12:00;

2.报名地点: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

(二)报名方式及要求

1.报名方式:本次公开引进采取 *** 预报名并现场确认或现场直接报名两种方式进行。网上报名者将个人材料扫描版压缩打包发送至邮箱743518232@qq.com。邮件名称为“岗位+学科+姓名”,面试时提供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联系人:夏老师,联系 *** :13568008410。

2.报名要求:报考者应在报名规定时间内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和岗位所要求的相关证书、证明材料原件(含复印件)到现场进行报名(2022年应届毕业生可携带三方协议,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如实、详细、准确填写《威远县2023年下半年面向全国公开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报名表》(附件2)的各项内容。其中选择 *** 预报名并现场确认的报考者需在参加现场考核之前,自行下载并填写《威远县2023年下半年面向全国公开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报名表》(附件2)发送到指定邮箱743518232@qq.com。报考者在现场考核当天将报名表及以上相关印证资料带至报名点进行资格审查。

(三)资格审查

对公开引进的所有报考者均须通过现场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威远县2023年下半年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报名表》(贴1寸近期免冠照片),报考人员身份、学历、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岗位要求的相关证书、证明材料。对资格审查合格者现场发放《威远县2023年下半年面向全国公开引进教体系统紧缺和高层次人才面试通知书》。

特别提示:资格审查贯穿于人才引进工作全过程,对在 *** 过程中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或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报考人员本人承担。

四、考核面试

(一)面试时间:报名现场通知。

(二)面试地点:报名现场通知。

(三)面试方式:采取微型课(教学试讲)的方式。

(四)面试成绩:当场公布面试成绩,并由考生签字确认。考生的面试成绩、排名等情况在内江人事考试网上公布。

五、体检

体检对象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在组织、人社部门的指导下统一组织体检。体检在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的项目和标准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执行。因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以及体检合格后又自愿放弃出现的空额,根据考核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等额确定递补。体检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六、考察

考察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在组织、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对体检合格人员进行等额考察。考察通过查阅档案、走访、与考察对象交谈等方式,了解考察对象的法纪观念、道德水平、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人岗相适等情况。考察材料应包括考察对象所在学校或单位出具的政审材料、户籍地公安机关的相关证明、考察组考察意见等。

因放弃考察或考察不合格以及考察合格后又自愿放弃出现的空额,不再递补。

七、公示

经体检、考察合格的考聘对象,统一在内江人事考试网上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公示期间接受社会监督。举报应以真实姓名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调查线索。凡以匿名或其他方式反映的问题不予受理。因公示期间反映有问题并查有实据且不符合聘用条件或中途因考生自愿放弃出现的空额,不再递补。

八、审批及聘用

通过现场考核、体检、考察、公示合格的考聘对象,经威远县委常委会审定同意后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并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填写《威远县公开考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审批表》一式三份,按管理权限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聘用及相关手续。

拟聘用人员应在规定时限内到用人单位报到。未经威远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逾期未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因自动或主动放弃产生的空额不再递补。

九、聘期待遇及政策

此次引进的紧缺和高层次人才,享受以下待遇。

(一)落实事业编制。此次公开考核引进到我县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全部纳入我县事业编制管理。

(二)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威远县引进紧缺和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执行。

(三)其他待遇。1.引进人才符合条件的,纳入县年轻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对象进行管理,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2.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的配偶可随调随迁我县同类性质单位;其未成年子女在我县就读的,可在义务教育阶段根据学校学位余缺情况优先统筹安排就近就读;其成年子女的就业由组织、人社部门在政策框架内,优先推荐就业。

十、引进人才的聘用管理及考核

(一)此次公开引进的人才,由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用人单位负责管理,日常管理和考核以用人单位为主。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的聘用管理及考核,按照《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及我县相关规定执行。

(二)更低服务工作年限:凡新聘人员须与聘用单位签订5年及以上聘用合同(聘用合同须明确违约责任), 且在本单位更低服务工作年限为5年(含试用期),在服务期内辞聘的,按聘用合同约定执行(具体违约金数额由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在聘用合同中明确)。

(三)服务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自愿,可按照《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续聘或考聘我县其他事业单位,并按本县同级同类人员进行管理。

十一、纪律和监督

为切实提高本次考核 *** 人才的公信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本次考核 *** 工作严格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应聘人员须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弄虚作假者,在任意环节查实,均取消聘用资格。有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工作纪律,凡发现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将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监督举报 *** :0832—8227163。

十二、疫情防控要求

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前出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天府通健康通行码”、扫描“场所码”、提供健康申报表(附件3)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接受体温检测。所有参加 *** 会的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十三、本 *** 公告及未尽事宜由 *** 威远县委组织部、威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负责归口解释。

咨询 *** : *** 威远县委组织部:0832-8223997;

威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0832-8243618;

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0832-8222295。

*** 威远县委组织部 威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威远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3年12月16日

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四川省]四川省体育局职称办公室电话,四川省体育局职称办公室电话是多少

四川省体育局的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四川省体育局设8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文电、会务、信息、机要、档案、安全、保密、 *** 以及政务协调、政务公开、督查督办、绩效管理等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体育活动。

(二)政策法规与宣传处。

拟订全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和修订有关地方性体育法规、规章草案;承担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承担体育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行政调解等工作;负责体育宣传和新闻发布工作,掌握体育理论动态,收集、整理和反馈体育工作重要信息;推动全省体育文化建设。

(三)社会体育处。

拟订全省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指导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和推动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城市体育及其他社会体育的发展;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指导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

(四)竞技体育处。

拟订全省竞技体育发展规划和体育竞赛管理制度;指导全省体育训练和运动队伍建设;负责在省内举办的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导、组织工作,组团组队参加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性、全国性的体育竞赛;承办全省国际级裁判员、国家级裁判员申报和一级裁判员等级称号的授予工作;确认和公布省纪录及青少年纪录;指导体育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攻关,承担组织、监督体育运动中的反 *** 工作。

(五)青少年体育处。

拟订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规划和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制度;指导监督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指导全省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及有关学生文化教育工作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及相关活动;负责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和全省性青少年体育比赛的竞赛组织及运动员资格审查等工作。

(六)体育经济处。

拟订全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承担规范体育服务管理,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具体工作;指导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承担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彩票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承担体育统计、预算管理、计划内投资管理及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对举办攀登山峰活动的审批。

(七)人事处。

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承办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工作;负责局党组管理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全省性体育社团领导人员的推荐等工作;承办国际健将、运动健将运动员等技术等级申报和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授予工作;负责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及评审的有关工作和本系统涉外及涉港澳台有关事务。

(八)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其办事机构的设置方式,由省体育局党组按照省委规定确定。

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 ***

一、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联系 *** 和联系方式

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联系 *** 为028-85092752四川省体育局职称办公室 *** ,该校联系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邮编为610041、联系邮箱为cdsuyb@cdsu.edu.cn。

二、成都体育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四川省体育局职称办公室 *** 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 *** 接管后,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四川省体育局职称办公室 *** ;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四川省体育局职称办公室 *** 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龙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

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师资,如著名武术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医骨伤郑氏学派的创始人郑怀贤教授,著名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周西宽教授等。学校现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人,高级职称近24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人选”等各类专家91人次;专 *** 博士生导师44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 *** 教授30余人。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附属体育医院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共有17个教学单位,现有21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具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传播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同时还拥有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5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其中3个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为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